青春篇| “硬核”青年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动力

央视天津10月15日电(记者周思扬韩雨辰)年轻人前进,国家前进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,奉献的人生最充实。当晨光洒满乡村田野时,有人用相机捕捉村民眼中的星星;当夜晚实验室的灯亮起时,有人在电路板上追逐工业精度的极致;当铁路到达遥远的天空,一个人用创造力校准每一寸安全——新时代青年学子中,涌现出一批“追光者”:他们以职业为笔,以奋斗为墨,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、劳动交通的振兴画卷中,让青春在报效祖国、奉献社会的实践中绽放光芒。周思武 天津美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艺术,是这条“追光”之路上最懂“用图像传递温暖”的人。 2021年,赴甘肃省清水县支教。一年的时间,他不仅是农村孩子的美术老师,更是帮助农民增收的“宣传员”,为“花牛苹果”拍摄视频,在瑶林村的墙上画出“美丽乡村”图画,用艺术为老百姓的需求搭建桥梁。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:“真正的美,总是诞生在倾斜着地面的掌纹中。”回到校园后,他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——2017年,“用影像记录乡村”的萌芽诞生,他搭建了“龟甲影像社区”。从个人探索、足迹记录,到吸引40万人参与共创,“人人都是创造者”的理念在乡村扎根。当“流动儿童诗词展”火车上的“欲望”传递出孩子们的心声,当湖南浏阳的“爆炸艺术节”让200多名村民和孩子们在乡村点燃想象力时,周斯万用镜头证明艺术从来不是象牙塔里的孤儿,而是照亮角落、连接人们心灵的光芒。周斯武(左四)合影 当他教课时,他和孩子们在一起。 。作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,从入学那一刻起,他就记住了“基础不牢,天地震动”的道理。除了教室、图书馆,实验室是他经常出现的“战场”:晚上11:00的灯光下,他反复调试电路、优化代码;他放弃寒暑假的休息留在学校努力学习,迭代了十几次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大赛各版本方案,最终获得“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大赛”他研发的“共享自助购物车”利用物联网技术,打通了“自助购物-称重-支付”的全流程,既方便了消费者,又为商家降低了成本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,面对赛题数量倍增的挑战,他和同事每天只睡3个小时,改变了 “两人全能模式”实现了灵活协作,最终荣获行业项目“4.技能”金奖。胡亮(左)与队友夺得金牌(中央广播网发布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供图)。在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,姚海鹏的故事和铁路都充满了“精益求精”的工匠精神。作为一名铁道车辆技术专业的学生,她体现了铁道学院“活力、奉献、复合、追求卓越”的精神。在一次实践培训中,他发现传统的列车磨削技术效果不佳且精度较差,于是他萌生了“开发智能磨削系统”的想法。正因为如此,他带领团队把寒暑假变成了“保障假期”。奥陆诺健姚海鹏正在以300小时的志愿服务备战第14届“挑战杯”(央视发布),让责任和担当成为青春最重要的一部分。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供图)虽然赛道不同,但青春的方向是一致的——将个人的优势与母亲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。周思武的影像蕴藏着乡村振兴的温暖;胡亮的法典,蕴含着强国之道;姚海蓬铁路承载厚度交通强国。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——用敬业树立信心,用拼搏展现责任,让青春之花在母亲需要的地方绽放,让青春之歌在强国报国的征程中奏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