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avigation menu
新闻中心
高铁的“加速键”,粤东的“腾飞梦想”
文/沈大业 近日,“发现最美铁路·粤东出发新引擎”线上宣传活动与广东高铁一起启动,将公众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在连接粤东与大湾区的“黄金轨道”上。高铁早已超越单纯交通运输工具的范畴,成为区域发展的“神经中枢”,深度重构粤东地区的经济地理和人文脉络。过去,粤东虽然地处沿海,但由于交通不利,发展速度长期落后于珠江三角洲。广州、深圳、香港等大湾区主要城市虽然交通便利,但由于出行流失、资源流动受阻,发展潜力难以充分释放。高铁基础设施竣工理货改变了这种状况。它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“速度”,更是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“关键变量”,推动粤东从地理边缘走向发展前沿。梅陇高铁的建成通车,成为见证这一变化的典型例子。 2025年上半年,梅州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。其背后是高铁带来的要素流动和结构调整。高铁就像一条巨大的“经济大动脉”,不断将大湾区的人才、资金、技术输送到粤东,激活了当地产业的重复和转型。这种“输入发育”并不是简单的输血,而是通过注入元素激发内生力量,创造良好的循环。在汕头南澳岛,高铁带来的不仅是游客数量的涌入的同时,也是旅游业形态的升级。过去因交通不便而“隐藏”的旅游资源,如今因高铁而“清晰”。游客结构变化倒逼服务品质提升,特色民宿、主题餐厅、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不断涌现,推动南澳从单一旅游目的地向复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变。这正是“人口流动-商业-利润”的连锁反应,体现了高铁重塑产业结构的能力。同样,澄海玩具产业的转型也证明了高铁的“连接价值”。作为“玩具之城”,澄海虽然过去有产业基础,但由于信息和资源的限制,难以突破发展瓶颈。高铁开通后大湾区前沿设计、智能制造技术和高端人才快速引进,推动澄海从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升级。更重要的是,高铁推动了产业链的跨区域整合,让澄海企业能够与大湾区多哥合作伙伴合作、拓展市场,形成“区域合作-技术升级-竞争力增强”的发展闭环。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,粤东高铁的建成标志着区域一体化进入了新阶段。它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延伸,也是一个制度衔接、要素对流、功能互补的系统工程。高铁推动粤东从“接收辐射”走向“主动融合”,从“被动带动”升级为“协同发展”值得注意的是,高铁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,更是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。随着城市界面更新、商业活力增强、公共服务优化,粤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现代化进程。这种变化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,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变——从封闭自成体系到发展理念的转变。开放协同,从单一增长到综合发展,高铁经验不仅是一种交通体验,更是一次发展逻辑的现场传授,它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区域发展已经从“点状突破”走向“网状联动”,而高铁正是这一转变的重要载体。粤东地区的实践表明,只有抓住交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才能抓住机遇,实现区域竞争与合作的跨越。高铁的开通并不是简单的“金两”传说,而是对区域发展逻辑的系统重构。粤东的腾飞之旅已经开始。通过进一步完善高铁网络、深化区域协调机制,这片土地有望成为大湾区战略的重要支撑点,谱写意义更加非凡的发展新篇章。